年份:1975
评分:9.0
地区:苏联
播放:202
导演:亚历山大·米
编剧:安德烈·塔可
《乡》我知道很好,但《镜子》直击灵魂,理性判断之外多了感性迷恋。看了《镜》才更体会到塔可夫斯基对镜头的运用,总共两百多个镜头里流淌着时间的痕迹,正如桌上慢慢消失的蒸汽水印。镜子不仅是人物之间的互相对照,更是记忆与物质之间的辉映。纪实的黑白与记忆的虚构一起搭建出彩色的现实。两个镜头大爱,一个是雨中奔赴印刷厂的无言镜头,一个是风中麦田男人的回首。尤其是后者(想到《夜以继日》里最后阴影的镜头),男人在荞麦田中渐渐远行,一阵风从远处吹来,所有的情绪随荞麦田野的起伏而崩腾,流淌,就像海水冲击脚边到一个时间点我们会低头看水一般,男人也回首相望。最惊艳的是切到女主角后,下一个远景里回首的男人距离已经悄然发生变化,一切涌动不能言的感情都在这微妙的变化中生发,此刻不朽,直到“人生的飞针不再将我如丝线穿引世间”答复举报路上有雨 2020年11月20日
#SIFF2016#镜头下的满眼苍绿实在美得动人心魄,恰如影片中引用的诗,摇曳跌宕宛如梦境。回忆与现实互为镜像,过去与现在交织映照,横亘在漫长岁月中的,是光阴仍无法抚平的丧失与伤痛。重看仍不是很懂。答复举报成知默 2020年11月20日
时间,复调,螺旋。注定伴随我一生的电影,有几个瞬间近乎永恒般灵动,老塔是能抓得住“轻”的人。这种欲辨多言的美感和空灵,伯格曼和安哲电影里都不记得见到过。答复举报12 2020年11月20日